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潘建伟、林鸣、万建民、高福四位报告人分别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科技创新方向,作了题为《新量子革命》《工程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发展生物育种,保障粮食安全》和《疫苗研发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向科学要答案》的主旨报告。 |
整理/记者 王雪莹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校对/李云凤
【演讲专家】
林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能源、环境、材料、固体排放等进行整体优化且史无前例的人类活动,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生活在更适宜生活的地方,获得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城市化居住与工作解决方案。”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我国有14亿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已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憧憬的小康社会,但当前幸福安康的生活和人口总量的双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通过科技创新这个第一推动力,去获得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所匹配的低碳、资源可循环的衣食住行科技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能源、环境、材料、固体排放等进行整体优化且史无前例的人类活动,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生活在更适宜生活的地方,获得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城市化居住与工作解决方案。
岛隧工程:第一次建造,世界之最
在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面对经济主战场让我们拥有了创造领先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的创新源动力,有助于帮助中国技术居于领跑地位,更对我国发展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长55公里,其中一段采用“桥岛隧”方式建造,也被称为岛隧工程。这种海底隧道技术集成了海洋工程的优势技术,此前只有美国、荷兰、日本等海洋工程先进国家拥有建造能力。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球最大的岛隧工程是韩国釜山隧道,由日本、荷兰、韩国三国联合建设。如今,我们的港珠澳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总长共计6.7公里,安装重量近8万吨,它既是我国第一次建造的海底隧道,同时也是世界之最。
▲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
在建造过程中,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举例来说,我们从过去钢桥梁建设的技术和经验当中获得启发,创造性地首次提出了半刚性体系结构形式,让隧道结构在根部荷载条件下仍然能够保证安全,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工程对海洋环境以及港口通航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明了具有折叠结构和主动止水操作功能的合龙新方法,把传统方法半年以上的海上潜水员作业,优化成了只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水下智能化装配施工,既降低了安全风险,又创造了六千多吨大固件水下整体安装高精度对接的世界工程纪录。
在施工过程中,为实现三地人民建造一个好的大桥的愿望,我们还在海岛上研发并建造了工业化厂房和两条预制流水线,通过这种技术升级,把需要两千多人参与的海岛升级露天工作,转变为室内环境下千人规模的流水线工作,让工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专心工作,预制精度和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是分割线-------
点击了解详情
-------我是分割线-------
工程科技创新,架起世界合作“桥梁”
工程科技创新也成为了一座世界合作的“桥梁”,一个开放的窗口和平台,将中国工程绿色可持续的建造经验、科技和新理念与世界分享。港珠澳大桥由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工程建设当中与国际同行我们都有着广泛合作。可以说,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国际视野和思维。
同在一个星球、共享一个环境,思想、理念、科技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不断创新和突破,坚持绿色发展时,全球资源的大门就会是敞开的。通过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结合中国主导、全球化资源、产学研用一体的共赢合作模式,抓住高速发展的机遇,集中优质资源,快速突破工程科技关键难题,就能够把先进、绿色、可持续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了解更多点此进入中国科协年会专题页面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