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30个!中国科协连续4年发布科技领域问题难题。这些问题透露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哪些动向?目的和成效怎样?来看解答。 |
撰文/记者 李鹏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7月28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并首次发布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 (摄影/张星海)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战略制高点,布局前沿科技领域,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从2018年起中国科协组织所属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发布活动。2021年是连续第4年进行发布,到目前为止4年总共累计发布了130个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以及产业技术问题。2021年度也是首次发布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
这些发布的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以及产业技术问题透露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哪些动向?发布是如何变得更加科学的?
○ ○ ○
发布问题的变迁
2018年5月27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18年度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这些问题难题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真正的“硬骨头”。从60个问题所属的领域,已经可以感受到相关领域的热度。
2018年度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学科及技术领域
|
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地球科学
|
超高精度量子惯性导航技术、空间天气的及时准确预报、岩石圈构造应力场及其作用过程
|
公共安全
|
煤矿重特大灾害智能报警方法与技术、工程结构安全的长期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协同运营技术
|
交通运输
|
基于北斗卫星和5G通信技术的新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高原高寒冻土地区高速铁路与公路修建关键技术、跨深大海峡通道(悬浮隧道)关键技术、面向未来交通的路网全感知技术、时速1000公里及以上低真空管道运输高速磁悬浮铁路建造关键技术、未来城市地下交通及物流系统
|
空天科技
|
航天运输技术难题、飞机级系统架构设计及仿真技术、面向工程应用的高精度动态测量
|
能源环境
|
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电化学电力储能技术、海洋生态系统储碳与全球变化、脆弱生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绿色安全高效的低成本制氢技术、川藏铁路建设难点、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
农业科技
|
绿色农药创新研究和原创性靶标的发现、固态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及其资源梯级利用
|
生命科学
|
基于核酸物质的基因精准调控与医药技术、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的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编码——纳米尺度遗传信息动态结构解析、人类智能的基因调控机理、全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及应对、植物对逆境的记忆功能与进化、DNA存储技术、意识读取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技术
|
数理化基础科学
|
记忆的物理化学基础、单分子化学反应动态过程的可视化、超临界场强的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极端条件下的可控燃烧
|
先进材料
|
高性能热电材料、纳米纤维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核能系统高安全结构材料、高活性可见光催化材料、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的深度融合
|
信息科技
|
类脑计算、新一代认知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抗量子密码算法技术、大规模共享无人载运工具的协同智动管控仿真、工业互联网中数据集成和边缘处理技术、人与机器的情感交互
|
医学健康
|
肿瘤转移机制与抗肿瘤转移新药研发、老年性痴呆的机制解析及诊治难点、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免疫微环境分子分型及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
智能制造
|
人机共融关键技术、微腔中的力光电子传感、高性能动力电池研发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型复杂系统健康状态监测与评估、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工程技术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先进微纳机器人技术
|
当时遴选的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涉及公共安全、空天科技、信息科技、医学健康等12个领域,发布了60个问题和难题,当时在科学界内外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2019年度的评选大幅缩小评选的规模,最后评选出了2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评选导向重点关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领域的问题难题,重点遴选对科学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亟待攻克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
2019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曾经参加2020年度、2021年度评选项目评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雒建斌对记者表示,当时没有单列主要是考虑到一些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交织在一起,没有办法严格区分。但是后来在讨论中,大家觉得还是要尽量把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分成两个领域来讨论。
因此,2020年度中国科协年会发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尽管依旧保持了20个问题的规模,但是进一步细化为1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10个工程技术难题。
2020年度二十个重大科学问题
“我也觉得这样更加科学一些,毕竟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很多不是说三五年内能解决的,也许是要三五十年,但技术问题可能在近几年、十来年就有可能突破,所以这两个分开我还是比较支持的。”雒建斌表示。
-------我是分割线-------
点击了解详情
-------我是分割线-------
○ ○ ○
为何要首次发布产业技术问题?
从2021年开始,经过不断优化,中国科协牵头的国家智库从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角度关注我国重大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关注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性。
很多观察人士发现,和2020年度的发布相比,2021年度除了发布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还首次发布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因此备受关注。
▲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予以攻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雒建斌认为,增加产业技术问题的发布很有必要,产业界也有很多人呼吁。当前我国产业界的确还存在一些重大技术问题需要提升需要解决,即使一些问题国际上可能已经解决了,但中国产业中技术的难关还依然存在,所以需要鼓励产业界的一些工程师能够注重这些问题的研究。2021年度,在经过产业界的遴选之后,然后再通过大家的论证,最后归纳出来10个产业技术问题。这样的方式以后还会延续下去。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学正在进一步向各个领域的极限进军。为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予以攻关。
○ ○ ○
为何要发布这些问题?
很多人会发现,在科学界现在一些研究人员所做的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有的人运用看似新问题、新方法、新手段而研究出的成果,但是只要仔细去探究,就会发现其往往并无实质性的发现和创新。多年来,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尤其严重,不仅浪费大量的科研经费,也阻碍了创新性科研人才的涌现。我国整体科研质量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田禾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研究人员数量超过150万,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大,但是科学技术研究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提高。科研人员在理论性、基础性方面要多做一流的、顶级的研究。另外要多做“有意义的研究”,其主要有两个判断:第一个是它的重要性,它的成果受益范围有多广,研究的成果要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另外一个是独创性,也就是要研究一些非常具有独特研究特色的东西,但是想做到并不容易。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青蒿素就是一个典型,田禾说:“全球大概有33亿人处于感染疟疾的危险之中,所以如果没有治疗的话会产生很大的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亿—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因此上世纪70年代,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令全球医学界欢欣鼓舞。
多位业界专家指出,研判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对于看清全球局势、明确创新突破口,推动国家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掌握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多位参与终选会的院士也表示活动为国家发展和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讲,发布的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研究的风向标,入选问题、难题一定程度显示出我国科技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学科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此外,从入选问题的密度可以感受到我国相关科学技术的热度。
这些问题的遴选,可以为一些科技工作者开展研究提供指南,同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 ○ ○
这些遴选问题都具有代表性吗?
中国科协的年度问题遴选活动分别邀请科研一线学者、学科领军科学家、学科资深专家和两院院士作为初选、复选、复审评议、终选四个环节的评委,既反映我国科研一线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又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方向。
譬如这几年的遴选结果既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关键点,也包括反映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对整个技术领域和产业模式中具有关键作用的高技术研究要地,对于引导科技工作者、工程师们深入研究、攻坚克难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家有关部门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攻克“卡脖子”问题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则表示,“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不仅能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同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
不过雒建斌也表示,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说研究的重头必须在10个方向上才可以,它只是相当于一个智库给国家提出建议,也给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提出建议,并不具有排他性。“客观地讲,每个科学问题、每个技术难题都有它的领域性和局部性,它不可能覆盖所有大的面。而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的面非常广,常常五花八门,各个领域都会有人参与,我们只是把每一个领域里边的某一个方向中的某一个难题拿出来,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领域的所有问题。”
○ ○ ○
如何进一步完善?
雒建斌表示,经过不断摸索,这几年评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不断提高,选出来的问题精准度越来越高了。所以像今年这种模式,未来还会按这个方向不断往下走。
但是在科学界、产业界一些人士看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依旧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一些专家认为, 该项评选需要明确选题颗粒度(即具体及细化程度)及时效性,建议重大科学问题细化到眼前亟待攻克的关键点、工程技术难题统筹考虑系统性与关键技术的有机结合。
问题评出来以后该怎么办也是一个问题。中国科协有关领导表示,要将这种评选活动作为一种智库设计,不断提高质量、建立有效可持续机制,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问题库”,并一一作出对策建议。专家表示,如果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建立解决情况的反馈机制,就能够让“问题库”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了解更多点此进入中国科协年会专题页面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