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电子生化人长什么样?三头六臂还是头顶天线?“世界首个电子生化人”来华,亲自讲述和展示自己的“超能力”…… |
文/记者 白竟楠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脑子不够用?那就电子化;身体素质不够?那就义体化……
在科幻电影《攻壳机动队》中,女主就是一个“半人半机器”的存在。不只是这部电影, 关于人与机器的“幻想”一直都存在于科学家的脑海中,当然,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离电影里的场景差的十万八千里,但是不得不说,已经有人开始植入设备和芯片在肉体中了,他们从人变成了“电子生化人”。
11月7日晚,作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来自英国的Kevin Warwick教授受IET邀请,现身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大爆炸”(Science on Tap)系列讲座——探秘电子生化人。
▲Kevin Warwick教授
♢♢♢
体内植入芯片,操纵机械手臂
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电子生化人Kevin Warwick,和常人并无什么不同。研究芯片植入的科学家不止Warwick,但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把自己作为芯片植入的对象。科研向来都是研究别的生物体,用自己来身体力行的例子还真不多。因此,他也被称为“世界上首个电子生化人”,目前他是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副校长。
据奇点网报道,早在1998年,Warwick 就成功地将芯片植入自己的手臂内,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体内携带芯片的人。芯片置于长23毫米、直径3毫米的小型玻璃管内,管内除了硅芯片之外,还有电磁线圈。
2002年,他再次拿自己开刀,在手腕植入一块有100个电极的芯片,并通过电线与电脑联通。“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就是我在手术将芯片放入手指的时候。”Warwick向在场的观众介绍他当时的经历,照片还有点“血淋淋”,有人问他这会不会影响安检呢?Warwick笑着说:“这倒不会,因为这里面并不是金属,而是硅材料,我知道中国有许多需要安检的场所,但是带上这个不会影响安检,这点大家可以放心。”观众发出一片笑声。
据Warwick介绍,当他想要握紧拳头时,大脑的电子信号就会通过神经系统,经手腕传到手掌。晶片电极与神经细胞有所接触,所以也会接收到大脑的电子信号。晶片把信号传给电脑,电脑记录和分析这个信号,而且复制出同样信号,然后传给机械手,机械手做出攥拳的动作。
“因为需要把这些器件置入到自己的身体里,所以比较容易诱发感染。为了防止感染的发生,我每天都会密切观察和监视植入部位的皮肤,看有没有发生微小的变化。”Warwick说,“好在我并没有感染。”看来,做科学家必须要具备冒险精神。
▲凯文·沃维克将芯片植入自己的手臂并控制另一只机械手臂
♢♢♢
妻子也植入芯片,两人可以“神交”
可是,只用自己来实验有些“孤单”。于是,他发动她的妻子也植入电子芯片,这样就可以进行沟通试验了。
“给她也植入芯片的想法是我提出来的,起初她感到害怕,但是受我的影响,她也支持这样的科研,愿意尝试,慢慢也就没那么害怕了。”Warwick笑着告诉记者。
当然,作为导师的Warwick,他的学生自然也“逃不过”,Warwick坦言,有3位学生同样植入了电子芯片。
接下来,他们之间就可以“神交”了,也就是通过神经交流。比如,他妻子的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他也能感知得到。当妻子的手移动时,Warwick的大脑就能接收到讯号。换言之,两人能单靠思想作电子沟通,这是世上首次有人用神经系统沟通的经历。
♢♢♢
“这种技术用在军事上会很危险吗?”
“如果把这项技术用在军事上,会不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提这个问题的是一名身份“特殊”的记者,他是陈经纶中学的高子琪同学,也是北京科技报科学通讯社小记者。Kevin Warwick在活动期间,还接受了科通社小记者的专访。
“的确,科技具备双面性,如果滥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Kevin Warwick回答高子琪说,这就如同AI技术一样,用在好的地方就会产生非常棒的效果,但用于做坏事确实非常危险。但是,目前这项技术还远到不了如此精湛,科学家也会在研究的过程中思考,如何避免让这些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科通社小记者专访Kevin Warwick教授
而另一位科通社小记者人大附中学生丁燕语则提出了一个“家常”的问题。通过事先查阅资料,丁燕语得知,Kevin Warwick和他的妻子体中都植入了电子器件,并通过电子器件进行神经系统层面的交流。她非常想知道,这种不用语言的交流是怎样的。Kevin Warwick告诉她:“我跟我的妻子在手臂上同时置入了小小的电子器件,这两个器件可以与人体的神经连接,也可以与互联网连接,所以,当我想表达一件事的时候,不用说话,通过神经系统就能够让我的妻子感受到。而且,这项技术会应用到许多医学领域,还能够帮助残疾人生活。”
或许,两名小记者只能从表达意义的层面理解什么是电子生化人,但可能无法明白这项技术背后的科学“秘密”,真正的电子生化人,依旧让人感觉到有一层神秘的色彩。
♢♢♢
只是好玩儿吗?
“真好玩儿。”
或许这是一些人在看完Warwick所做的研究之后的感受。Warwick表示,事实上,这项技术真的不止可以用来“玩”,对于身体有疾病或者残障人士来说,这项技术或许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讲座当中,Warwick讲述了一枚植入病人脑子中的电子芯片是如何帮助帕金森病人控制颤抖的。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此,也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来改善患者的一些表现。
“我们将一枚芯片置入病人的脑中,在病人即将发生肢体颤抖前20秒,芯片就能够发出对脑神经的刺激,从而抑制抖动。”Warwick一边给观众们讲解,一边播放视频,视频中,随着病人大脑中接收内置芯片的刺激,病人不仅不颤抖了,还做出了较为精细的手指捏动的动作。
而且,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还可以用于残疾人。比如聋哑人。
“因为听不到声音,聋哑人无法听到他人的靠近,如果一旦遭遇突袭或小偷就非常危险。如果在手臂中安装芯片,芯片就能够通过对人体热量的感知,推断出别人距离自己的远近和靠近方式(比如冲过来),通过神经刺激的方式告诉使用者。这一功能同样也能用于军事行动中。”Warwick说。
▲Kevin Warwick教授讲座现场
♢♢♢
很多人追随
虽然Warwick是首位“电子生化人”,但也有很多人追上了他的步伐。就在上个月(2018年10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YY的创始人李学凌发朋友圈说:自己在体内植入了芯片。引起网民的一片讨论。
近年来,植入芯片最疯狂的案例,当属瑞典近几年的大规模人体植入芯片。从2015 年开始,截至2017年底,2年时间,已有 3500 名瑞典人选择在体内植入芯片,这个比例占到瑞典人口 0.035%。
当然,即便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尝试,但对于大多数来说,这依然是一件不太能接受的操作。Warwick表示,现阶段,植入的芯片只是在神经系统层面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未来,或许在大脑之间也可以直接实现脑与脑之间的直接交流。
但是,这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如果人大脑中储藏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那么,是否也会发生信息泄露?是否有人会“黑”进你的大脑诱导犯罪?会不会有人将你的记忆“一键删除”?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再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未来,各种智能技术有可能统治人类吗?不过关于这一点,Warwick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智能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人类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或许这些技术确实面临着一些信息安全或其它的问题,但是未来的目标就是要避免这些问题,让科技为人类服务。”
那么,你也这样认为吗?
相关阅读:
科学小记者高子琪:采访世界首位电子生化人Kevin Warwick教授
科学小记者丁燕语:我看生化人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
加入北京科技报(全职/实习),bjkjbhr@163.com
投稿或推荐选题,bjkjbedito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