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猫科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华北豹已现身在距京不到100公里的河北蔚县。它们能重返京城吗? |
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刘昭
供图/视觉中国(除署名外)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采访专家:
胡德夫(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
◎本文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与北京科技报社《科技生活》联合制作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高原交界处,太行山和燕山两座山脉在此交汇,尽管山地占了总面积的六成以上,但也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了适合植物生长以外,也为动物的生长繁衍营造了良好环境,历史上,虎、狼、豹、狐、鹿等多种野生动物都曾在这里留下生存繁衍。
近百年来,由于北京市森林资源较为薄弱,自然生态系统尚不完整,原本“有虎豹,乡民惧”的京郊山区,逐渐变得安静起来,只有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出没。例如顽强坚持到21世纪初的华北豹,最终还是离开了这片“故土”。而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兽类动物又在京郊重现,这其中也包括华北豹的近亲豹猫。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兽类动物重返京城吗?
◆◆◆
北京历史上兽类并不少
在很多南方人看来,北京的气候条件算不上多好,多风的春秋、寒冷的冬日、沙尘和雾霾是这里留给外人最直接的印象。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北京曾经是森林繁茂的地区,湖泊遍布,泉水清冽,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例如元代《析津志(辑佚)》提供的资料就显示,北京地区野生动物甚至包含狮子和大象;明代《蓟丘集》记载,北京北山也就是现在的燕山山脉中“兽有虎、豹、奇狸、狼……”而明武宗自己还在城北兴建了“豹房”,专门养豹子,到今天,这个地名依然存在于地图之上。清代《京西杂记》中则有“过雁翅,偶闻呼啸、令人悚然”的记载,甚至到了民国初年,《密云县志》还记载密云北部山区有虎、豹、狼、野猪出没。
▲清代绘制的《猎犬搏虎图》。当时,北京山区曾经有“虎狼出没”(图片来自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北京地区动物的调查基础上,新编了地方志: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地区的野兽虽然已经没了老虎,但还有豹、斑羚、豺、狼等。不少京郊山区上岁数的百姓,年轻时也都曾经听说甚至亲眼见过狼或者豺等“食肉兽”。
然而,近十年来,这些动物如今几乎已经全没了踪影,有的观点甚至认为,京城的肉食性兽类哺乳动物已经“全军覆没”了。
“用全军覆没形容肯定不合适,但现在数量比较多的食肉动物是果子狸、狗獾等。”猫科动物保护联盟成员、从事多年野生动物保护和救助工作的陈月龙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从目前观测情况来看,在京郊山区,野猪、鹿、狍子等哺乳动物数量比较少,至于狼和金钱豹,更是很多年没有现身了。
▲在民间有“小科罗拉多”之称的京北白河峡谷,七十年代这里还曾有豹子等兽类出没,但如今他们都踪影难觅
实际上,陈月龙口中的“很多年”,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长,根据村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在山区还可以看到华北豹的身影,最后一只在北京现身的华北豹,被记录的年代是2005年。而至于狼,2016年,有人在八达岭残长城附近目睹了一只“孤独的狼”,但狼是群居动物,不太可能单独行动。
陈月龙认为,这很可能只是从河北“偷渡”来京,或者偶尔借道京郊,并非稳定生活在北京境内的狼。因为狼是群居动物,喜欢在沟谷和平原地区活动,因此往往和人类直接利益产生冲突。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京郊越来越多的山谷已经开发成为旅游景区,狼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
京郊“虎豹豺狼”为啥少了?
北京的“虎豹豺狼”为什么少了?在不少人看来,环境破坏和乱砍乱伐是主要原因,北京从辽代开始到清朝,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树木砍伐,再加上为数不少的山林开垦,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面积一再减少,给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除去自然因素,陈月龙认为,人为原因也是造成大型食肉类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猎杀。历史上,泛滥的狩猎直接导致豹的主要猎物:狍子、野猪等有蹄类动物大量减少。
▲一只成年雄性华北豹的领地可达200平方公里,即便是一个很小的豹种群也会覆盖数百至上千平方公里
“豹子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山区环境的改变,其实不足以让他背井离乡,除非是食物资源出了问题。”陈月龙说,狍子这种中型的鹿,其实完全能支撑豹的食物来源,如果连这些都吃不到,豹只能远离京城,去往更适合它生存的栖息地。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胡德夫告诉记者,除了环境的破坏和偷盗猎原因,人为工程例如乡村道路的修建,也是影响兽类野生动物生活的重要原因。
来自德国森肯伯格自然研究协会、法兰克福大学、康斯坦茨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越是接近人类和人类修建的基础设施,动物们的栖息地范围越小。
▲猫盟在北京怀柔山区拍摄到的豹猫(供图/猫盟)
◆◆◆
生态改善助力兽类重返京城
大型猫科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如果一个区域的生物圈中存在虎、豹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就能证明那里拥有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处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中。这也是猫盟一直致力于大型猫科动物研究的重要原因。
令人颇感欣慰的是,随着京郊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重返京城,这其中也包括不少兽类动物——去年7月,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在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夜探途中,发现了两只豹猫幼崽,相聚不足10米。而在之前的一两年当中,猫盟的红外摄像机也多次在怀柔、门头沟的山区中捕捉到豹猫的身影,这在四五年前是从未出现过的。
豹猫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此前两年,也有人在北京境内拍摄到消失多年的斑羚等动物重现。胡德夫认为,与其说豹猫这些动物“重返”,倒不如说它们数量增多,更容易观察到,而它的近亲大哥“华北豹”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如图所示,小五台山地区距离北京灵山、百花山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华北豹距离北京已经“近在咫尺”
就在今年7月份,猫盟在距京不到100公里的河北蔚县小五台山发现了华北豹的身影,从小五台向东,穿过金河口,就可以到达门头沟灵山,也就是说,如今华北豹距离重返北京已经“近在咫尺”。
“近在咫尺”的背后,离不开京郊生态环境资源的持续优化。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9.4%,比2000年增加22个百分点,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7个百分点。从2018年5月开始,北京市又启动了新一轮封山育林工程,封山面积15万亩,力争到2019年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9%。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如今山区的修路工程,都会经历复杂而严格的环评,有些还设立了专门的动物通道;例如2016年开工,穿越昌平西部山区的兴延高速,因为需要穿越白杨沟等生态涵养区,在开工前针对道路走向设计进行了反复的验证讨论,并一度引起了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9.4%,比2000年增加22个百分点,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7个百分点。图为生态环境修复以后的门头沟山区
2017年,由猫盟发起的公益活动“带豹回家”正式启动,陈月龙介绍“带豹回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的方法,调查太行山北段华北豹的分布现状。第二阶段,对太行山北段进行预设扩散廊道的走访调查,勾画华北豹种群扩散的廊道。第三阶段,带豹回家。利用猫科动物的扩散天性,让豹在自然状态下在畅通的生态廊道下扩散回京。
“华北豹重新回到北京,并非意味着北京有了华北豹这个物种这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京郊山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食物链得以重建,否则单纯地让华北豹重现,意义并不大。”
胡德夫则认为,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华北豹为代表的野生兽类“重返京城”是完全有希望的,但就如同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一样,“从山西等地返回北京,一路上还要经过许多道路、村庄甚至乡镇,这个过程也许是10年,也许需要20年甚至更久,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延伸阅读>>>
北京还有这些你没注意过的野生动物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首都野生动物种类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野生动物种类已近600种。除了前文提到的豹猫以外,北京特别是京郊山区,还有哪些你可以碰见的野生动物呢?
东北刺猬
头、背和体侧覆有长而尖的棘刺,尾很短。它们生活在灌丛、草丛、荒地、森林等多种环境中,尽管叫东北刺猬,但并不意味着它只出现在东北地区,相反,东北刺猬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猬亚科刺猬,广泛分布于包括北京、河北在内的我国中东部地区。
北松鼠
北松鼠原产地是欧洲和我国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在北京数量不多,但近几年也有不少人看到。北松鼠常在落叶林和常绿林中,呈两只一组在松树、槭树和栗树上活动,采食种子和坚果,对人的活动非常警觉。
野猪
野猪身材矮胖,体色褐色或略带黑色,有粗毛,特征鲜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人甚至曾经在城六区的石景山山区见到过觅食的野猪,而在密云、房山山区,野猪破坏庄稼的事情也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西伯利亚狍
西伯利亚狍,俗称狍子。狍是一种对山林适应得很好的动物,比一般的山羊略高大,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的森林里,甚至在内蒙的一些草原上也能找到它们。
狗獾
獾在鼬科中体形较大,一般在春、秋两季活动。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如森林、灌丛、田野、湖泊等各种生境,分布于亚欧大陆大多数地区,在京郊山区分布数量也不少。
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活动敏捷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是反映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重要物种之一。在北京,房山、延庆、密云等区多处都有分布,房山拒马河是最集中的重要栖息地,因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鹳之乡”。
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属于雀形目鸦科,体长约68厘米,其中尾羽占一大半,因而长长的尾羽十分引人注目。红嘴蓝鹊以果实、小型鸟类、鸟蛋、蛇、蛙、昆虫等为食,也吃动物尸体。红嘴蓝鹊在北京分布的数量并不少,它也是很多鸟类摄影爱好者追逐的目标。
斑羚
斑羚外形似家养的山羊,但身体粗壮,四肢也粗短,体长95-130厘米;重量35-42千克,因此很多村民也把斑羚称作“野山羊”。2016年,一家环保组织在房山与野三坡交界处拍摄到了野生斑羚。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
加入北京科技报(全职/实习),bjkjbhr@163.com
投稿或推荐选题,bjkjbedito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