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原来她接近我是有目的的……》的漫画走红,也引发家长担忧:LSD是一种什么毒品?真的在学生中流传了吗?来看>> |
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近日,一篇名为《原来她接近我是有目的的……》的漫画作品在网络上走红。乍一看,这似乎是一篇爱情题材的漫画,离婚后带着儿子的单亲妈妈,偶遇了一名“懂她”并且“和儿子相处很好”的男子;再仔细看,这又像一篇家庭漫画,渐渐心动以后,她想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就当大伙儿以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即将重组时,漫画风格突变,儿子关系不错的男子,竟然是一名毒贩!
▲原漫画里提到的儿童贴纸毒品
原来,这名男子以恋爱为由,接近单亲妈妈的真实目的,竟然是利用单亲妈妈儿子之手,在学校中售卖一种名叫“邮票”的新型毒品!而这种新型毒品具有伪装性高、不易察觉、毒性强的特点,甚至能够在青少年儿童当中传播,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漫画中描述的场景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还是夸大杜撰?这种被称作“邮票”的毒品,又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LSD化学式 来源:wiki)
★★★
家长应该“管管孩子”
今年6月,杭州市警方破获了杭州市首例LSD新型毒品案,这个“LSD”就是前文中名为“邮票”的毒品,涉案人员中包含未成年的00后,随后名为《警惕!这样一张纸却是新型毒品 贩卖者是一群00后》的文章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也称为“麦角二乙酰胺”,常简称“LSD”,因为只有邮票大小,所以简称为“邮票”,这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目前,LSD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危害甚大的毒品,并加以严厉查禁。
为了证实单亲母亲漫画内容的真实性,记者尝试联系了漫画作者“爆漫画”的工作人员,但对方并未给予回复。记者注意到,爆漫画对自己的介绍为“优质动漫领域创作者”,其内容多以男女感情为主,《我怀孕了,男朋友给我打了600块》《为复合,他给前任下了盅》等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更是比比皆是。
▲被伪装制作成邮票进行贩卖的LSD毒品
随后,记者向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家长和教师咨询了解了情况。一位小学生家长表示,自己是在家长群中,通过其他家长转发的形式了解到这种新型毒品;一位中学生家长则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这种“LSD”,家长群和班主任也没有提到过,但看了漫画以后感觉描述的“不太真实,也不太合逻辑”;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此前没有听说过有学生接触LSD的事情,也没有人转发这样的文章,但她认为这样的漫画并不算坏事。“现在孩子都没人管,希望家长看了漫画以后,好好管管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离毒品这样的东西远点儿。”
▲2016年,成都海关在某个疑似邮包的境外件中发现了形似邮票的LSD毒品。因为制作工艺复杂,目前LSD的售价每克高达人民币2万元左右,是可卡因的15倍左右,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毒品
北京市公安局网安系统的某位民警告诉记者,北京市公安部门早在2016年就破获了LSD毒品案件,这种LSD在“摇头族”中很受欢迎,也可以看做一种全新的摇头丸,算不上什么最新产品。他认为,从一线缉毒工作来看,相比于瓜子、口香糖、花生里藏毒,这种LSD还算好查获的。
★★★
自己和自己聊天
尽管“LSD毒品在青少年中传播”的说法并不可靠,但近年来,随着制毒技术的改进,诸如“红冰”“阿拉伯茶”“浴盐”等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们正在取代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LSD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坚告诉记者,LSD属于半合成品,其原料之一是麦角酸,它可以在自然农作物麦角菌当中提取。与二乙酸胺混合以后,就合成了LSD。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麦角酸也属于管制化学品。
LSD被认为是当代最惊奇、最强烈的迷幻药,毒性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一次典型的剂量只有100微克(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但这足以让人产生“身体飘忽、灵魂游离”的幻觉,并且可以维持这种“自嗨”状态半天左右。
因此,LSD可以经过加工附着在墨纸、方糖、明胶、邮票上,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放入口中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食物或者饮料来服用,甚至可以通过皮肤“感染”人体。且因为其无色、无味的特点,LSD还具有很强的伪装性,例如杭州警方刚开始查获LSD时,面对可疑毒品,竟然无法确定具体成分,只得送往专业机构检测。
▲注入安慰剂(上)的大脑和注入LSD(下)的大脑对比;服用LSD以后,在 LSD 的作用下,大脑处理视觉、注意力、运动和听觉的系统开始紧密连接,出现很多幻觉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与吸食毒品给人带来的所谓快乐感不同,LSD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不确定性:一位澳洲男子服用以后认为自己能飞翔,从楼上一跃而下;有的吸食者表示吸食以后可以自己和自己聊天、玩游戏,丝毫不觉得无聊;有认则在网上留言表示,“服用以后看到了魔鬼,这阴影我现在还记得,都半年了,实在太可怕。”
对此,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授张荣认为,服用LSD以后,在 LSD 的作用下,大脑处理视觉、注意力、运动和听觉的系统开始紧密连接,不同人个体体质不同,出现不同的幻觉,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剂量上也不可能统一。
★★★
解铃还须系铃人
电影《阿甘正传》当中,女主角有一段时间皈依嬉皮士,在途中吞食方糖,今天看来,这个方糖当中的主要成分便是LSD。对于美国人而言,LSD直接影响了嬉皮士文化,就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曾经沉迷LSD,并因为LSD而产生了“伟大的冥想”。
▲说到LSD,那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体验,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之一。LSD会向你展示出硬币的另一面,当它消失的时候你无法记得,但你知道有另一面。它能强化我对重要性的感知力——创造出伟大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赚钱,尽我所能地把事物带回到历史和人类意识的趋势中。
——引自《乔布斯传》
实际上,毒品和药品之间的分界一直不算太清晰。张荣表示,很多毒品其实也是医生进行治疗时的药品。比如公众熟悉的吗啡、杜冷丁,如今被全球通缉的“毒品之王”海洛因,作为药物发明之初,竟然成箱的存放在德国拜尔制药公司的仓库里,甚至妇女们还使用含有海洛因的卫生棉条。“但问题的核心就在用量和提纯上,这也是毒品和药品开始分家的重要原因。”
▲LSD催生了美国嬉皮士文化,图中舌头上的方糖,就含有LSD成分,也正是因此导致滥用,被多数国家列为毒品
1935年,瑞士生化学家从麦角菌中提取了麦角酸,把它与另一种物质二乙酸胺混合后得到了LSD,一直到1943年,人们都没有搞清楚它的准确功效。随后的几十年内,科学家主要用它来进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也曾被CIA用作审讯犯人的“控制剂”,但终因其过于夸张的功效而被迫放弃。直到上世纪60年代,LSD在催生出嬉皮士的嬉皮运动以后,终于被美国当局以“致幻药”的名义被禁止,但这反而催生了LSD的地下市场。
以国内为例,记者了解到,从国内警方破获的几起LSD毒品案来看,由于这种毒品具有易保存、便于携带且难以检测的特点,并且制作成本较高,贩卖者往往利用互联网,甚至是暗网进行跨境营销。例如北京破获的贩卖LSD毒品案件,毒贩云某和张某都是通过外籍人员,从欧洲购买这些毒品,再通过微博等方式在国内售卖;广东江门破获的LSD贩毒案,购买者更是通过暗网的方式,以比特币支付,从境外运毒。
当然,LSD也并非一无是处,科研人员发现,由于LSD对大脑区域的影响巨大,很可能可以改变抑郁症和成瘾症作用下的大脑思维模式,这给抑郁症和成瘾症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就抑郁症来说,目前并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以药品出身的LSD而言,未来,或许回到他本身的药物作用,才是对人类社会真正的贡献所在。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
加入北京科技报(全职/实习),bjkjbhr@163.com
投稿或推荐选题,bjkjbeditor@163.com